第一三二章 以退为进_春游曲
书享家 > 春游曲 > 第一三二章 以退为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三二章 以退为进

  杨广急着想知道,长孙晟在《北塞札记》中有关应对突厥的策略。

  李渊的目的,是要借杨广对长孙晟的器重,近一步赢得杨广的信任,就将长孙晟在《北塞札记》中所说,一一进行转述。

  “长孙将军认为,对付突厥要打拉结合。”

  “对犯大隋边境者,应派善骑射者予以剿灭。”

  “对突厥可汗要恩威并施,一是要让其慑于天朝强大;二要帮其解除危难,对可能威胁突厥可汗地位的人,可吸引其到我大隋做官。”

  “我大隋文物鼎盛,物产富饶,与其在塞北受风霜之苦,哪比得上到大隋做官?有才之人必渴望接受陛下的恩泽,对到内地做官趋之若鹜。”

  “这些人到内地赴任之时,定是携家带口,带上奴仆。这样一方面会减少突厥的人口,另一方面会减小对突厥可汗地位的威胁。”

  杨广认真听完,对让突厥人来内地做官有一个疑问,

  “难道我大隋就不怕他们在境内作乱吗?”

  李渊仍按照长孙晟书中所说答道:

  “这个陛下倒不必忧虑,这些到大隋做官之人,离开突厥就失去了根基,没有了部众和族人的支持,谁敢轻举妄动?”

  杨广微笑点头,“确实是这样。长孙将军所说实在是好谋略。”

  说过突厥之事,杨广又主动和李渊谈起,山西盗贼魏刀儿生乱之事。

  “从兄对扫除山西盗贼有何看法?”

  希望获得山西的兵权,是李渊今日见杨广的真正动机。听杨广提到山西,他几乎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李渊依然装作低头沉思,借机稳一下心神,重新整理一下思路,以防关键时刻出现疏漏。

  待心中平静如水,李渊方才沉稳作答。

  “山西盗贼乃是我大隋心腹之患,如果任其坐大,将来恐将动了国家的根基。”

  作为皇帝,杨广深知山西的重要,他点头同意李渊的观点,

  “朕也是这样认为,与其它盗贼作乱不同,山西离京畿太近,又是通往塞北的必经之路。一旦群贼坐大,不但无法降服突厥,还将危及关中京畿之地。”

  李渊依据山西形势,向杨广建议,

  “陛下当派心腹干将,能征惯战之臣,带兵进入山西,向北打击突厥,向南扫平匪患。”

  杨广也想按李渊说的去做,但却有他的难处,

  “如今辽东战事方息,山东不靖,数处盗贼作乱,朕虽有心平定山西,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

  在李渊和李世民、观音婢的谋划中,李渊必须成为进入山西剿匪之人,这样才能掌管山西这个战略位置的兵权。

  在山西站稳脚跟以后,即可以山西为根基,南下可扼黄河险要,易守难攻。时机成熟,即可渡过黄河,叩关西进夺取关中。

  只要占领关中和山西,即可俯视中原,东出函谷关扫平各处叛乱,天下可定。

  获取山西兵权,虽然是李渊和李世民、观音婢心之所系,但却不能主动向杨广索要,需要杨广心甘情愿授与。

  目前的情况是,对于山西兵权,李渊想得到,却不敢向杨广讨要。

  这种境况确实让人进退两难。

  这就有种看着价值连城的珍宝,却不敢伸手去拿的感觉。

  在李渊和李世民、观音婢的谋划之中,已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李渊心中已有了应对的办法。

  他向杨广推荐宇文述,樊子盖、裴蕴、来护儿、卫文升五人,作为领兵进入的人选,并向杨广陈述推荐这五人的理由。

  “他们五人皆是能征惯战之臣,在平定杨玄感叛乱之时皆功不可没,他们之中任何一人领兵进入山西都将无往不胜。”

  李渊推荐的五人,都是杨广信任的大臣,也是杨广心中的人选。

  他也正在考虑,选他们之中的哪一个人最合适。

  李渊按杨广心中所想进行推荐,杨广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一是认为李渊心中无私,二是认为李渊能和自己想到一处,确实见识不凡。

  但杨广却没有想到,这个位置是李渊心中所想。

  杨广听过李渊推荐的人选,对他道,

  “这几人也是朕心中所想,朕还要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详作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到了此时,李渊此次觐见杨广的目的已全部达到,不便在宫中多作停留,就向杨广告退,离开万春殿。

  可能有人会问,李渊不是想获取领兵进入山西的兵权吗?他明明是推荐了其他人,怎么就说,李渊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呢?

  这就是李渊和李世民、观音婢谋划的巧妙之处。

  李渊向杨广推荐的五人,的确是杨广心中所想。杨广也想从这五人之中,选一人来平定山西匪患。但这其中,杨广有一点没有考虑到:这五人愿不愿去?

  那么这五人之中,有没有人愿意进入山西剿匪呢?

  答案是,没有人愿去,没人愿去做这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杨广连年征讨辽东,大臣们已是身心疲惫,都想安心过几天舒心日子。

  入山西剿匪,不比征讨辽东。这些能征惯战的将军,擅长的是两军对阵,攻城拔寨。对于剿匪,却没有必胜的把握。

  那些盗贼都是亡命之徒,他们流窜作乱,居无定所,能打则打,打不赢就跑。山西地形复杂,盗贼见抵不过官军,就会隐匿山中不出。官军跟着追剿,往往是疲于奔命。

  所以进入山西剿匪,不但不可能建功立业,还有可能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这些心腹重臣更加顾忌的是,一旦离开朝堂到了山西,就少了和皇帝的来往,感情上会有所疏远,稍微有点闪失,遭政敌参劾,就会难以自辩。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到山西剿匪,虽有兵权,却无兵可带,如今全国盗贼蜂起,各处都需要出兵剿匪,朝廷根本无兵可派。

  领命到山西剿匪者,要到山西自己组建军队。

  可是隋朝征讨辽东多年,天下苦战事已久,杨广第三次征辽东时,所征兵士多是半路逃亡。

  连皇帝打仗都征不到兵,仅靠一个有名无实的兵权,想在山西组建剿匪军队,实则是难如登天。

  所以说,入山西剿匪是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那些朝廷重臣谁也不愿意去。

  李渊推荐的这五个人,都是杨广极为依重的人,在杨广那里说话的分量很重。他们自己不想去,自然有千万条理由为自己开脱,然后再向杨广推荐新的人选。

  杨广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也只有接受这些朝廷重臣的推荐。

  那么,李渊为何能料定,这些朝廷重臣新推荐的人选是他呢?

  观音婢和李世民分析,杨广与李渊推荐的五人商议时,必会向他们透露是李渊的推荐。

  这五人要是将李渊的推荐,往好处想的话,是李渊欣赏他们的能力和才干;要是往坏处想的话,他们会认为李渊在害他们。

  往好处想李渊的人会认为,李渊是将门之后,善于骑射,正好是合适的人选,既然自己不想去,正好让李渊去。

  将李渊往坏处想的人会认为,李渊是在将他往火坑里推,自己不愿去,正好让李渊当这个替死鬼。

  所以说,只要这五人不愿去,无论将李渊往好处想,还是往坏处想,他们都会举荐李渊去到山西剿匪。

  李渊回到唐国公府,让紫芙将李世民和观音婢喊来,向二人详细描述了觐见杨广的情况。

  观音婢边听边问,问杨广与李渊交谈时的语气、神情,每一个细节都问得很仔细,认真听完觐见的整个过程,她问李世民,

  “世民阿兄,你看其中是否有疏漏之处?”

  李世民看了看李渊,然后转过脸看着观音婢,

  “觐见的整个过程,阿爷都是按着我们商议的步骤做的。”

  他边说边用右手扳着左手的手指,数着每一个环节。

  “杨广从冷淡,到愿意与阿爷交谈,到变得热情,到最后无话不谈,甚至说出难言之隐,说明他已对阿爷产生了信任。”

  观音婢点头同意李世民的看法,

  “从杨广的态度转变,可以看出他对阿爷是越来越信任。”

  “但他没有问阿爷愿不愿去山西。这和我们之前分析的一致,说明他对阿爷还不是十分的信任。”

  李世民看着李渊,满怀信心地道,

  “阿爷,目前来看,咱们的计划进展很成功,一切都没有出乎意料之外。”

  李渊却觉得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他略带遗憾地看看李世民和观音婢,

  “看来心口不一的时候,不心虚也不容易,我当时感觉到眼神还不够坚定,有的地方语气还不够自然。但愿杨广不要从中看出破绽。”

  观音婢陡然发现,李渊对欺骗杨广有一种负疚感,这种负疚感对于他们谋划的事来说,是致命的隐患。

  她要打消李渊存在的这种心理,就找出李渊存在这种心理的病根。

  “阿爷,《本经阴符七术》中说,做事要静意固志。我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心疑则思虑不定,思虑不定则会犹豫不决,犹豫不决就会露出情怯之意,情怯则会令所做之事功败垂成。”

  李渊听观音婢说得有道理,笑着对观音婢道,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当时就是不由自主,总是感到心虚。”

  观音婢向李渊建议,“阿爷,阿婢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不再心虚,你不妨可以试试。”

  李渊听了观音婢的建议,心中豁然开朗,为迷惑杨广开始整日吃喝玩乐。

  整个京师都在传李渊的流言蜚语,连她的二姊都气恼,自己的弟弟怎会变成了败家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xiangjia.cc。书享家手机版:https://m.shuxiangj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