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起伏的心情_红楼襄王
书享家 > 红楼襄王 > 第486章 起伏的心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6章 起伏的心情

  “再等两天吧,看看接下来的消息再定!”

  帝后二人细细商讨时,宝钗已乘轿返回王府。

  毫无疑问,今天想见她的人极多,而且比以往还要多一些。

  而这些人的主流,皆是武勋之家的主母,她们的丈夫或是儿子都在西北前线。

  得知西北如今是朱景洪主事,这些人自然要来拜见王妃,这也称得上是人之常情。

  可惜宝钗不会见这些人,毕竟眼下襄王府已是树大招风,若再接见众人可就真有结党之嫌了。

  所以在进王府之后,宝钗便召来了女官董芳,吩咐她去将命妇们劝走。

  理由也很合事宜,即她这位王妃担忧过甚,根本无心接见外客。

  虽然这是借口,但宝钗现在确实没心思见客,杨静婷的事可以说让她寝食难安。

  虽然她对自己很自信,但一直被别人这样惦记,对她而言也是难以忍受。

  “她想要做王妃,还是跟睿王妃一起谋划,若此事被皇后娘娘知道……”

  “可如何让皇后娘娘知道?”

  想到这里,宝钗脑海中有了人选,那便是毫无心机的甄琴。

  也只有这样的直人把事情捅出,才不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

  “算了,还是后发制人吧,受一点儿委屈,反倒让人多些怜悯!”

  “何况这件事情,未必需要我来出面,让东宫去跟睿王府斗,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一时间,宝钗想到了很多事,心绪也逐渐安宁下来。

  姓朱的你倒是逍遥自在去了,留我在京却不知要操多少心……宝钗心中很是不忿。

  就在她想着,要不要找机会试探杨静婷时,外面有侍女来报说邓安回来了。

  听得此言,宝钗便吩咐道:“让他来见我!”

  这才一个月的时间,邓安便从金陵回来,效率绝对称得上快。

  而他能活着回来,便说明事情他办得周全,这让宝钗心里松了口气,却又想着亲自问个明白。

  几息之后,邓安进到殿中。

  宝钗目光扫去,只见这厮满脸疲态,整个人都黑瘦了许多,可见这些日子确实吃了苦头。

  待其见礼之后,宝钗放问道:“此去金陵,可还顺遂?”

  “仰赖娘娘洪福,奴才这一路都顺,刚到苏州没两天,就听到了高书言落水溺亡的消息!”

  邓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宝钗关心什么,所以首先把此事讲明白了。

  “你跑一趟也辛苦了,去库里领五千两银子,算是王府给你们的犒劳!”

  虽然说让王府奴仆做事天经地义,可要让人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必要的赏赐是不能少的。

  而这五千两的赏赐,着实已称得上丰厚。

  “娘娘,奴才岂敢……”

  没等邓安多言,宝钗便打断道:“不必多说,让你拿着就你就拿着,往后好好办差即可!”

  “谢娘娘厚赐!”虽然是在道谢,但邓安心里却很难受。

  他是再也不愿做这些脏事了,毕竟做得多了就会成为污点,而污点终会有被抹掉的时候。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邓安已走上不归路,就只能一直走到黑去。

  或许我该学睿王府那般,物色王府外的人来听用,一则更能斩断与王府之关联,二则我本人也可抽身事外……邓安暗暗想到。

  睿王府的外管事应俅和孙贺,虽然表面上是打理王府田庄铺面,可邓安很清楚这俩人就是干脏活儿的。

  待其谢恩之后,眼看宝钗要离开,邓安又开口道:“娘娘,奴才听说前些日子,那贾家小子又冒犯了您,引得青阳王殿下将其痛打!”

  “你想说什么?”宝钗目光如炬。

  邓安低下头答道:“奴才刚回京时,便遇着了这贾家小子,正领着几个小厮婢女,在南城外坊区赁住处!”

  “此人狂妄忤逆,要不要派人把他……”

  只听宝钗答道:“这件事已经了了,没事你就下去吧!”

  “是!”

  其实邓安知道,宝钗不会允许他出手,提起这件事单纯是为了表忠心。

  这边襄王府上下忙碌着,另一头的集贤馆后堂内,朱景渊也在跟一众心腹议事。

  最新的战报内容他们都已知道,众人都很默契的没提弹劾之事,此时正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这藩王领兵,着实不太妥当,得尽快促成柳总督赴任!”

  “正是如此,虽说十三爷仁孝,但其行终不合祖制,应该将其尽快召回才是!”

  “再过些时日,便是太上皇大寿,以此事召十三爷回京,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若他不会来,那可就是……不孝之罪了!”

  聊到最后,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而全程朱景渊一句话都没说。

  没说等于没参与,也可以说是对此事默认了。

  虽然依旧认为朱景洪是莽夫浑人,但其如今掌握了兵权,就逼得朱景渊必须要对付他。

  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朱景渊对此是深以为然。

  朱景渊在谋划,而东宫的支持者也不例外,其中区别在于太子不知情。

  没错,东宫学士和其他臣属们,知道朱景源会是什么反应,所以不请示就直接把事情做了。

  时间来到下午,在朱咸铭的御案上便多了许多奏本,便是东宫睿王两派人挤到一起了。

  这些人都很聪明,都没有直接弹劾朱景洪擅掌兵权,而是从各个方向论述此事不合制度,希望皇帝能尽快派遣新任总督到任。

  上百道奏疏送来,其中所言句句有理,确实动摇了朱咸铭的想法。

  今天柳芳已经出发了,朱咸铭本来的意思是,让朱景洪给柳芳打下手,如今却不得不考虑把他召回来。

  “唉……朝廷制度如此,也只能将其召回了!”

  放下奏本,朱咸铭沉声说道:“来人,着翰林苑再拟一道旨,着老十三交接于柳芳后回京!”

  “是!”

  放下奏本,朱咸铭叹了口气。

  作为曾经的“大将军王”,他很清楚朝臣们担心什么,所以他也只能让大家安心。

  老十三真会有异心吗?朱咸铭心中头一次冒出这问题。

  这就叫屁股决定脑袋,做根本的利益考量,会把人推到应该待的位置。

  但好在,朱景洪人设实在完美,跟朱咸铭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想到十几年前,自己处心积虑谋划,暗中拉拢文武朝臣,亲冒锋镝博取名望,最后行险一搏夺取大位……

  跟朱咸铭比起来,朱景洪简单得白纸一样。

  想到这里,朱咸铭失笑摇头,暗道若老十三有异心,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当然了,虽然相信朱景洪的仁孝,但出于维护朝廷制度的考量,该把他叫回来还是得办。

  处理完这些事,朱咸铭又继续看着奏报,各地尤其是金陵奏报很多,都需要他这皇帝实时掌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xiangjia.cc。书享家手机版:https://m.shuxiangj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