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袁术谋玺,琼不得志_三国:开局用玻璃杯换了个爵位
书享家 > 三国:开局用玻璃杯换了个爵位 > 第一百六十五章袁术谋玺,琼不得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六十五章袁术谋玺,琼不得志

  第166章

  抱病半月,当李儒终于又能上朝的时候,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如果说之前董卓在李儒眼里还只是不管事情,那么现在他可以说得上算是瞎闹了。

  进攻曹操?

  曹操献许昌?

  若是年前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要是把时间定在三月,那时曹操元气已经恢复,这已经算不上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更何况,周遭还有袁术、刘玄等人虎视眈眈,此时贸然出城,无异于将长安拱手相让。

  然而董卓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任凭李儒如何旁敲侧击,也听不进去,只当作耳旁风。

  李儒三寸之舌都磨烂了也阻止不了董卓一意孤行,一面戚戚,一面不禁心下生疑。

  几经盘问董卓身边的小“四三零”厮,才知道在他抱病期间,朝中大臣连同外出征战的将领早已经达成统一,即这许昌必须要去,不得不去。

  其中带头的人,文有王允,武有吕布李傕,都是董卓集团中一等一的顶梁柱。

  而他李儒只是个董卓家的赘婿罢了,又有什么资本和这些人争夺话语权?

  他李儒,本来就是依附于董卓的权势,才能有所作为,现在董卓要派兵出征,李儒没有任何立场可以反对他。

  李儒只好把自己那一套收起来,心下已知自己算是九死一生,便闭门谢客,每日上了朝就回到家中,外人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只知他在书房中关着,或许是旧疾未愈。

  却说袁术那边,曹操让了许昌,他袁术也一反常态并不进攻,而是闭城不出,同时在汝南城内大肆寻找内应,找到一个除掉一个。

  曹操、董卓的内应都几乎被袁术抓了个光,甚至连刘玄的情报司也损了几个人在汝南。

  这时的汝南,对于其他诸侯来说,几近是一片情报荒漠。

  明眼人都能看出袁术在搞小动作,却很少有人知道袁术在搞什么小动作。

  不过,王允知道。

  和刘玄不同,袁术接到了那封信之后大喜过望,连夜召集心腹商量如何夺取长安。

  按照王允提供的消息,董卓会在二月二十六日开拨前往许昌,届时长安城内只余五千左右卫士。

  而王允等人早就已经买通了率领这一部士卒的长官,当袁术率领大军到达长安的时候,自会大开城门相迎接。

  根据长安城内密探的回报,袁术基本可以确定王允信中所言不虚。

  所以现在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出发、怎样安排才算是稳妥了。

  袁术手下一共十余万兵马,若是布防汝南,只需要五万左右就足够稳妥了。

  问题就是,要不要将另外五万兵马全部都派去长安。

  袁术手下将领争论不休。

  袁术有一大将,姓纪名灵,山东人,勇猛异常,善使一口大刀,此时首先站出来。

  纪灵朗声说:“各位,我等占了长安后,那董卓若不回救,则必失长安,故其必定回救。大军班师,粮草所费甚巨,其为之一,兵马困乏,其为之二,故末将以为,当趁董卓立足未稳之时击其于半途。”

  “末将愿令一万骑兵,即可大破董卓之军。”

  袁术沉吟。

  纪灵自然有这等自信,然而袁术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纪灵话刚落地,就有另一将领站出,说:“末将虽也不才,亦愿领兵镇守长安。末将只需三万步卒,即可令长安城固若金汤。”

  此人乃是纪灵副将,姓荀名正,擅长防守。

  此时站出来,是为了给纪灵以支援,故以以副将之名请守城之大任。

  袁术微微颔首,又说:“诸公,还有何高见啊?”

  又有一将领站出,曰:“袁公,吾有一请。”

  众人看着这名将领,大多一头雾水。

  之前的纪灵、荀正,都是袁术手下的大将,长受袁术信任,故而前两次他们站出来的时候,周边的将领无一有异议。

  然而这第三位站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骑军校尉,论官职,是在场各位中最低的一档。

  他又能说出什么来呢?

  那校尉拱手,对袁术说:“末将愿领两万步卒,可保董卓必进许昌。”

  一时间在场各位哗然一片

  果然是一个小小的校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在场诸人纷纷议论开来,甚至都不提这校尉一句,因为依他们来看,这校尉不过是出来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毫无理会他的必要。

  若是这样的人也能成事,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还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什么?

  袁术倒是很感兴趣,问他:“哦?你怎样能使董卓必定进入许昌?”

  那校尉说:“若是董卓不进城,则末将就将领兵断其粮道,必使其进城方止。”

  这下连袁术也没兴趣了,摆了摆手让他回去。

  又开口道:“若是诸公都无他意,就按两位将军所说的去做吧。”

  众人也就再无异议。

  汝南至长安,需要半个月左右,于是便定在二月十五开拨。

  商讨完细节,已经过了一更,众将领就各回家中准备去了。

  那校尉回了家中,妻子儿女都睡了,长叹一声,自己坐在家中后院中饮了半宿的酒,才躺倒在床上,酩酊似梦。

  这校尉名叫淳于琼,从军以来一直与袁绍为校尉。

  现在袁绍投靠袁术,他自然也就成了袁术手下的部将。

  然而袁术手下的将领,一向瞧不上袁绍的部将,就连同为校尉的其他诸人,见到他这个从军校尉,也只是一阵冷哼,并不与他好脸色看。

  恰恰,袁术手下八个校尉,只有他一个是原袁绍的部将,就是想找个人来寻求理解也找不到。

  种种之下,只好独自一人饮酒消愁。

  不管怎么说,明天还要面对那些看不上他的部下和同事,还要忙着做事。

  他又有什么出路?

  以平民之身,凭军工到达这个位置,得来的却也只是君主的不信任、同僚的嘲笑。

  然而为了生计,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一天又一天地忍受着这样的生活。

  他并不觉得苦闷,只觉得自己苦读的那些兵书、计谋,都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无非是一次难堪罢了。

  酒醉一夜,淳于琼梦中释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xiangjia.cc。书享家手机版:https://m.shuxiangj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