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新的政令,百万百姓迁移_三国:开局用玻璃杯换了个爵位
书享家 > 三国:开局用玻璃杯换了个爵位 > 第一百五十八章新的政令,百万百姓迁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五十八章新的政令,百万百姓迁移

  第159章

  却说那曹操一计将整个中原搅的一团乱,但看起来就像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他引起的一般。

  只顾着忙于内政,组织工人生产、农民播种,又加固徐州城池,似有假戏真做之意。

  身边将领无不惶惶疑惑,不知道自家主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孔融、董卓那边,却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打算在三月初三时好好地大干一场。

  而刘玄一边,似乎他这几个邻居与他都没什么关系,只顾着闷头发育。

  一冬过后,最滋润的就是刘玄了。

  幽州冀州人数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也完善,但是并州地广人稀。

  地广,意味着有大量的土地还没有开垦,意味着刘玄能够在并州获得大量的土地来开垦。

  意味着刘玄能够获得大量的粮食。

  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没有足够的粮食,而是没有足够的土地。

  幽州太挤了。

  幽州本来就小,再加上一洲有足足500多万人口,要兼并下军事、粮食、工匠等等重担。

  旁边的并州则是地广人稀,这让刘玄感到实在是太不平衡了。

  不过也是,接纳洛阳的一百万百姓,再加上这几年因为刘玄的施政进入幽州的百姓,足够让幽州的人数翻个三翻了。

  人多了,事情也就多了。

  423一方面是没有地方住,原住民还好,南来北往的游民只好住在厂房的临时房里。

  临时房虽说质量不差,但是毕竟是木板制的,比起刘玄普遍推广的水泥砖瓦房而言可靠性和舒适度都低了不少。

  再加上北方冬天寒冷,不是人人都有牵招那般铁打般的筋肉,也不是人人都像刘玄一样没有父母需要赡养。

  人都有不那么年轻的一天,到那时候一个小小的风寒可能都会要了命。

  虽然经过几年下来的发展,幽州百姓家中大多都有一件甚至两件羊皮大衣了。

  但!!

  简陋的厂房根本无法抵挡严寒的侵袭。

  尤其是这个冬天,格外的寒冷,比前几年都要冷许多。

  这个冬天,整个幽州死于风寒感冒的人,就有三千余人。

  三千人!!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从刘玄建军到现在,征战上百次,不小心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士,也不过才七八千罢了。

  这让刘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一部分幽州境内的男女老少居住环境比较简陋的迁移到南边的冀州去。

  冀州的人口与幽州相似,也有五六百万之巨。

  但是!

  冀州比幽州宽广,土地也要肥沃,而且还暖和!!

  迁移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从幽州建设兵团内抽调大量的人手补充到另外两州的建设兵团去。

  一个壮年劳力,至少会带三个家眷,如此一来就有两百万人去到两个州。

  抽到其他州建设兵团的人都要携家带口,做好长住的打算。

  因此刘玄选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其他州来的流民,或者自愿前往的身强体壮的青年人。

  刘玄从幽州各郡挑选了近六十万人,一半去了并州,一半去了冀州。

  与其说是挑选,到不如说是百姓们自愿报名的。

  这也没办法!

  刘玄在河北三洲百姓心目中的的声望和地位实在是太高了!!

  更别说刘玄还针对并州迁民颁布了带有奖励性质的政令!

  并州自古就是极北之地,既有羌胡匈奴之扰,又少耕地牧场之便,州内多的是高山丘陵。

  刘玄也知道这一点,为了鼓励人们往并州迁徙,刘玄颁布了一条法令:

  第一年中,所有新开垦的并州的土地,都由迁移到并州的人们均分。

  没想到,法令颁布后,效果显著得超出了他的想象:原本只有三十万人左右西迁队伍,一下扩充到了四十余万,连同家眷亲属竟有百万人之多。

  这个数目让刘玄不太放心,又命令张飞赵云带三万步卒随行。

  此外,刘玄还打算,在邺城修建自来水工程。

  邺城是他的试点,如果效果好的话,再推广到其他城市去。

  刘玄知道,一个近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不光是自来水,熟悉了在地下打洞之后,就可以修(bafb)建地下的工事。

  他之前打算修暖气也是如此,想让工匠们熟悉一下如何钻井、如何铺管,却没想到要消耗那么多的钢铁,不得已才停了手。

  刘玄在商店中翻找,找到了一份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图,但是看到设计图要花费的声望时,刘玄倒吸了一口凉气。

  五十万!

  竟然要五十万点声望!

  虽然这几个月刘玄连收冀、并二周,声望大涨,但是也不过千万左右,五十万对他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五十万点声望,就是五千万石、六十亿斤粮食啊!

  这可是幽州几年的粮食产量了。

  刘玄眉头紧锁,商店给他的东西肯定保质保量,但是这价格实在是有点

  这该怎么办呢?

  刘玄忽然想到了什么,叫左右命贾诩前来商讨。

  另一方面。

  长安。

  司徒府内。

  今日是王允王司徒的寿辰,特邀朝中大臣文武前来赴宴。

  虽是太尉董卓患病不在,却也派了一人替他前来,此时这个人正坐在王允左手第一位的位置。

  除了他之外,将军李傕也因出征在外而没有赴宴,特派人前来附送寿礼一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四遭小厮忽地都收了物件回避了,将大门窗户都关了,在门外值守徘徊。

  然座上的大臣统帅都也只顾着喝酒,似是全然没有看见一般。

  待到室中已无外人,便不再有人作声,也不再有人动筷。

  诺大的府邸大堂中,只有两人饮酒之声!

  王允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随后慢慢地说:

  “列位,多谢列位厚爱。今日本非老夫寿辰,集各位于此,实为有要事商议。”

  在座文武大多都已知道王允用意,纷纷注目不言,只有一人饮酒如前。

  王允扫视一周,也不急,只是又在杯中住满美酒,随后一饮而尽。

  王允特地挑了这样一个日子,避开了董卓和李傕,就是为得能让朝中对董卓心存不忿的大臣们能有个机会聚集在一起。

  共同商量灭董之计谋。

  当是时,有人从宫中报称,青州牧孔融寄信给董卓说要合兵取曹操之许昌。

  虽然董卓身边没有曹操的细作,可是朝中大臣的眼线却是不少。

  王允立刻知道,这是一个扳倒董卓的好时机。

  以董卓之多疑,此次前去必定倾力而出,而城中防卫就会无比空虚。

  若是此时内外联合,将长安拱手让人,而曹操据城不出,董卓被困在许昌城下,前不可进城,后无粮食后备,必定溃败。

  然而,若是那曹操真的如约将许昌城真的拱手相让,又怎么办呢?

  虽然许昌不如长安这般繁华,但是供给董卓的大军几个月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时若是董卓发兵回救,又怎么办?

  因此,今天王允借生日之名聚集群臣,商讨除董一事的细节。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xiangjia.cc。书享家手机版:https://m.shuxiangj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